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計算機應用 (710201)
二、入學要求
本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三、修業年限
學制 3 年。
四、職業面向
序號
|
對應職業(崗位)
|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
專業技能方向
|
1
|
計算機操作員
|
計算機操作員
|
辦公自動化、計算機專業排版
|
2
|
打字員
|
計算機操作員
|
辦公自動化
|
3
|
電子計算機(微機)裝配調試員、計算機檢驗員、計算機硬件技術人員、計算機設備營銷人員
|
電子計算機(微機)裝配調試員、計算機檢驗員、計算機操作員
|
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
|
說明:可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和專業(技能)方向取得1或2個證書。
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學生通過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培養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和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有技術、懂管理,能從事計算機管理、維護、操作應用等方面的中等專業技術人員。
(二)培養規格
職業素養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遵守行業法規、規范和企業規章 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能力和客戶服務意識。
3.具有計算機應用相關的信息安全、知識產權和質量規范意識。
4.具有獲取前沿技術信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5.具有熟練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專業知識和技能
1.具有熟練的中英文錄入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具備熟練操作計算機和應用辦公軟 件的能力。
3.具有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技能。
4.具有計算機應用領域常用工具軟件的應用能力。
5.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具有開發計算機簡單功能應 用的能力。
6.具有多媒體素材處理、簡單的動畫設計能力。
7.具有使用數據庫工具開發計算機簡單功能應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網頁設計與制作的基礎知識和規范要求,具有建立網站、制作網頁的能力。
9.具有計算機的硬件拆裝、系統組裝和簡單故障排除及維護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辦公自動化
1.具有熟練的辦公軟件高級應用能力。
2.掌握常用辦公設備的使用方法,具有辦公設備的日常維護及常 見故障排除的能力。
3.掌握文書與檔案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專業 (技能) 方向——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
1. 具有常用數碼產品的日常維護及常見故障的排除能力。
2. 2.掌握信息技術領域的營銷方法與技巧。
3.掌握電子商務流程,具有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數碼產品等產品營銷的能力。
專業 (技能) 方向——計算機專業排版
1.掌握專業排版的工藝流程,具有專業的編輯、排版、印刷操作的能力。
2.掌握圖形繪制、圖像處理等操作,具有較強的專業圖文混排及 設計能力。
六、課程設置及教學要求
(一) 公共基礎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主要教學內容和要求
|
學時
|
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思政課課程標準》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36
|
2
|
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課程標準》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36
|
3
|
哲學與人生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教學大綱》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36
|
4
|
職業道德與法律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標準》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36
|
5
|
語文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
192
|
6
|
數學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
192
|
7
|
英語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
128
|
8
|
信息技術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開設,并注重在基礎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
128
|
9
|
體育與健康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開 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144
|
10
|
公共藝術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標準》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36
|
11
|
歷史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標準》開設,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36
|
具體內容如下:
1.德育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闡釋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 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基本內容,引導 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 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 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 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2) 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基于社會發展對中職學生心理素質、職業生涯發展提出的新要 求以及心理和諧、職業成才的培養目標,闡釋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 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幫助學 生正確處理生活、學習、成長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問題,培育自立自 強、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 態,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心理特點進行職業生涯指導,為職業生 涯發展奠定基礎。
(3) 哲學與人生
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講述辯證唯物主 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及其對人生成長的意義;闡述社會生活及 個人成長中進行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意義;引導學生弘揚和踐 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成長奠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 值觀基礎。
(4 ) 職業道德與法治
著眼于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對學生進行 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基本要 求,了解職業道德和法律規范,增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意識,養成愛崗 敬業、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2.語文
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開設,并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提高在本專業中的應用能力。同時,也適應中高職銜接升學要求。
3. 數學
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開設,并注重培養學生提高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學習內容主要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數、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必要的數學準備。同時,提高在本專業中的應用能力。同時,也適應中高職銜接升學要求。
4.英語
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開設,并注重培養學生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具備必需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文化差異,能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提高在本專業中的應用能力。同時,也適應中高職銜接升學要求。5.信息技術
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開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圍繞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吸納相關領域的前沿成果,引導學生通過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應用實踐,增強信息意識,掌握信息化環境中生產、生活與學習技能,提高參與信息社會的責任感與行為能力,為就業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6.體育與健康
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開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過傳授體育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強健體魄,具備身心健康和職業生涯發展必備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引領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7.公共藝術
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標準》開設,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藝術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動人,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藝術學習和實踐,進一步積累和掌握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幫助學生塑造美好心靈,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 專業 (技能) 課程
1.計算機錄入技術 (96)
了解計算機信息領域進行辦公、信息處理的基本錄入方法,掌握正確、快速的中、英文盲打、聽打錄入技能,并根據就業崗位需要熟悉語音、手寫和其他外國文字的錄入方法。
2.常用工具軟件 (32)
了解計算機系統管理與維護、虛擬機、特殊文檔編輯與格式轉換、翻譯工具、網絡管理與數據傳輸、及時通信、信息安全、云辦公、數據產品及移動設備連接和數據傳輸、多媒體信息處理等常用工具類軟件的應用技能。
3.辦公自動化 (64)
本課程主要講授辦公自動化基礎知識,中文Windows2000、文字處理軟件中文Word 2000、電子表可知處理軟件中文 Excel 2000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網絡功能的基本使用。主要介紹了辦公自動化的基本概念和現代辦公技術工具;介紹了中文Windows 2000、字處理軟件中文Word 2000 和電子表格處理軟件中文Excel 2000 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常用技巧等。
4.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96)
本課程主要以計算機的基本構成模塊為線索,在大量圖例的基礎上講述了計算機硬件的基礎知識、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指標以及采用新的技術等等;并分析了常見的軟件和硬件故障類型以及排除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一些常用的壓縮工具、分區軟件、殺毒軟件、磁盤工具軟件和網絡工具等實用軟件;并全面介紹了微機的組裝、分區、操作系統的安裝、計算機系統的測試與維護,計算機維修分類及方法等方面的內容。
5. 局域網搭建 (48)
本課程目標是使學生能熟練運用技術和設備進行局域網的組建與維護。
6. 計算機編程基礎 (128)
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理解數據類型、表達式、邏輯關系、流程控制等知識。掌握可視化程序界面設計、數據庫連接、能使用編程工具開發計算機簡單功能應用程序。
7. 圖形圖像處理 (64)
掌握不同類型圖形圖像處理業務的規范要求與表現手法,能用相關軟件教學圖形繪制、圖文編輯、圖像處理等業務應用。
8. 多媒體制作 (96)
了解多媒體制作的的基礎知識,理解動畫形成原理與多媒體制作要求,掌握二維動畫元素繪制、動畫剪輯、多媒體素材處理、打包集成等技能,能應用二維動畫設計和多媒體制作主流軟件進行簡單的動畫
設計和多媒體素材合成。
9.網頁設計與制作 (64)
本課程主要講解網頁制作的相關知識,包括網頁制作基礎知識,初識 Dreamweaver 8,如何創建并管理站點,如何在網頁中插入文本、圖像、超級鏈接、多媒體元素和表單,如何使用表格、層和框架布局網頁,如何為網頁添加各種行為,如何使用模板和庫批量制作網頁,如何應用CSS 樣式,如何創建動態網頁等。重點講授網頁的制作過程,能夠使用HTML 語言,能根據項目要求設計出獨特有吸引力的網頁,能夠及時更新和修改網站內容,可以將自己的網站登錄到其他搜索引擎上。
10.計算機網絡基礎 (64)
了解計算機網絡的類型、組成、應用等堅持知識,熟悉網絡工作原理、網絡協議和網絡規劃相關知識,網絡設備的基礎配置,網絡服務器按照與調試等基本技能。
11.文書與檔案管理 (64)
了解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與一般知識,熟悉常見辦公文書 的種類、體式與稿本、形成與處理、整理與歸納和檔案收集、保管、檢索、電子檔案存儲與管理,具備辦公文字與檔案管理等基本能力。
七、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和(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有關規定,進行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專業教師學歷職稱結構應合理,至少應配備具有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2人:建立“雙師型”專業教師團隊,其中“雙師型”教師應不低于30%:應有業務水平較高的專業帶頭人。
專業專任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計算機應用專業或相應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格證書和計算機應用專業相關工種中級|含)以上職業資格,能夠適應產業、行業發展需求,熟悉企業情況,參加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積極開展課醒教學改革。
聘請計算機應用及相關行業企業的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兼職教師,應具有高級(含)及以上職業資格或中級(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能夠參與學校授課、講座等教學活動。
(二) 教學設施
1.校內實訓實習室
(1) 計算機基礎實訓室3個
(2)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 1 個
(3) 平面設計實訓室 1 個
2.校外實訓基地
根據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和產業技術發展特點,應在企業建立兩類校外實訓基地:一類是以計算機應用專業認識和參觀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反映目前計算機專業技能方向新技術,并能同時接納較多學生學習,為新生入學教育和認識專業課程教學提供條件:另一類是以社會實踐及學生頂崗實習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專業技能方向綜合實踐輪崗訓練的工作崗位,并能保證有效工作時間,該基地能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和實踐教學內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和教學大綱,精心編排教學設計并組織、管理教學過程。
(三) 教學資源
選訂中職目錄以內的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等國家承認合法的出版社。
(四) 教學方法及要求
1.公共基礎課
公共基礎課教學要符合教育部有關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按照培 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服務學生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功能來定 位,重在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創 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職業能力的形成 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 專業技能課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結合企業生產與生活實際,選擇合話的教學 內容,大力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在課程內容編排上,合理規劃,集 綜合項目、任務實踐、理論知識于一體,強化技能訓練,在實踐中尋 找理論和知識收,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實用性與安踐性。
(五) 學習評價
由學校、學生、用人單位三方共同實施教學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雙證”的獲取率和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專兼職教師教學質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多元化教學質星評價標準體系。
1.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式,主要包括筆試、作業,課意提問、課堂出勤、上機操作考核以及參加各類型專業技能競賽的成績。
2.實訓實習效果評價方式
(1) 實訓實習評價采用實習報告與實踐操作水平相結合等形式,如實反映學生對各項實訓實習項目的技能水平。
(2) 頂崗實習評價
頂崗實習考核方面包括實習日志、實習報告,實習單位綜合評價鑒定等多層次、多方面的評價方式。
八、畢業要求
畢業生通過三年的學習,修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學時學分,完成規定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培養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和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有技術、懂管理,能從事計算機管理、維護、操作應用等方面的中等專業技術人員。
附:1.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時間分配表(1)
2.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進程安排表(2)
附1: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時間分配(1)
說明:每學年為 52 周,其中教學時間 40 周(含復習考試),累計假期12 周,周學時一般為 28 學時,頂崗實習按每周30 小時(1小時折合1學時)安排,3總學時數為 3000~3300 。課程開設順序和周學時安排,學?筛鶕䦟嶋H情況調整。實行學分制的學校,一般16~18學時為1學分,3年制總學分不得少于170。軍訓、社會實踐、入學教育、畢業教育等活動以1周為1學分,共5學分。
公共基礎課學時約占總學時的1/3,允許根據行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 在規定的范圍內適當調整,但必須保證學生修完公共基礎課的必修內容和 學時。
專業技能課學時約占總學時的 2/3,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行業企業認知實習應安排在第學年。課程設置中應設選修課,其學時數占總學時的比例應不少于 10%。
附2: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進程安排表 (2)